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等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之間生效。RCEP協定生效后,已核準成員國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后,其所帶來的市場更加開放、貿易投資更加自由便利等紅利也將逐步釋放,這將給廣西擴大開放合作帶來歷史性機遇。
RCEP帶來的機遇:通關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貿易規模有望大幅度提升
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業務板塊包括港口、物流、工貿、能源、文旅等,業務范圍拓展至中國香港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泰國等國家。2021年1月-11月,北部灣港外貿進出口重箱量完成38萬TEU,同比增長21%,與RCEP國家往來集裝箱重箱量完成20.1萬TEU,同比增長40%,占外貿進出口重箱量達53.7%。該企業業務負責人認為,RCEP協定生效,將進一步提升北部灣港在國內大循環、國際國內雙循環新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尤其是通過RCEP,中國首次與日本建立了自貿關系,將有助于中日韓三國進一步促進經貿合作,增加西部地區與日韓港口之間的貿易往來,可能會帶來北部灣港的港口吞吐量增長。
廣西北投口岸投資集團是廣西最大的邊境口岸投資運營企業,其以“口岸+”模式延伸產業鏈,不斷拓展國際物流、邊境貿易、落地加工、跨境結算等業務。RCEP的生效,會提速廣西邊境口岸通關便利化建設速度。RCEP下的易腐貨物、快運貨物“6小時通關”以及“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政策,使該企業看到邊境口岸投資運營商將迎來跨境產業鏈重構、通關便利化提升、貿易規模擴大等機遇。隨著RCEP區域原產地累積規則的生效,中國—東盟之間的跨境產業鏈將會進行重新布局,跨境跨區域產業鏈即將重構,隨之而來的,便是中國—東盟之間的中間產品交易規模將不斷增大。
廣西泛航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國際海運、多式聯運、倉儲與清關、跨境電商物流等綜合性服務為一體的國際物流公司,2021年海運出口箱量超過2萬標箱。該企業業務負責人認為,除了RCEP締約國之間傳統意義的制成品貿易,更值得關注的是生產要素便捷流動。
RCEP各締約國中,既有原材料生產大國,也有勞動力低廉且適齡勞動人口充足的國家,又有科技發達的科研型國家,還有中國這個供應鏈、產業鏈齊備的制造大國。中國與東盟將加快形成擴大版的‘世界工廠’,產業鏈、供應鏈集聚效應將進一步放大,有利于促進區域內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生產要素成本的降低,又可以反過來提升各國所生產出的成品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時,RCEP明確支持電子商務的跨境經營,維持當前不對電子商務征收關稅的做法,并進一步規范了成員國之間跨境電商的海關監管辦法,有利于跨境物流企業助力中國制造企業出海。
RCEP帶來的挑戰:新經貿規則和國際形勢要求企業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廣西跨境物流企業對RCEP生效的紅利都十分期待。大家普遍認為,RCEP生效會在區域內創造更多經貿合作商機。不過,也會帶來不少挑戰。
國際航運市場運力緊張、運價暴漲,對港口發展造成影響。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體系重組帶動了中國進出口集裝箱需求的大幅增長;另一方面,由于蘇伊士運河堵塞、疫情防控導致的港口疏運能力減弱影響,全球出現大范圍的區域空箱不平衡、港口擁堵以及航線準班率下滑,變相導致集裝箱運力的緊張。在此運力供需失衡的情況下,北部灣港航線拓展工作遇到一定困難。
RCEP對陸路口岸園區通關便利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如何高質量打造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加快完善以東盟為重點的國際跨境物流節點,加快構建與國際規則接軌的RCEP綜合性服務平臺,對廣西口岸運營企業的人才配套、資金儲備、創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考題。
目前廣西整體制造業基礎薄弱,與華南、華東等制造業發達區域相比,出口貨源比較少,這是作為國際物流企業面臨的最主要挑戰。
RCEP將給現有海關監管帶來新的變化,對企業的進出口合規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企業需要盡快培養熟悉相關國家海關法規和出入境檢驗檢疫規定的管理人員,更加全面精確地把握進出口貨物信息,確保申報準確性和效率,才能更好地享受政策紅利并參與亞太市場競爭。